项羽死后项伯有反抗吗 读史质疑亲叔叔项伯为什么要背叛项羽

环球汽车7月消息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项羽死后项伯有反抗吗,读史质疑亲叔叔项伯为什么要背叛项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霸上孤军势莫支,鸿门一剑事尤危。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凡是看过《鸿门宴》对楚汉争雄之事稍有涉猎的人,大抵都不会原谅项伯的吃里扒外吧,那么身为楚军最高统帅项羽的叔父,项氏集团核心领导层之一的项伯为什么要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这一切还得从项氏家族内部的权力矛盾说起!


(资料图片)

项伯

一:突如其来的项梁之死,留下了太多隐患

公元前208年,故楚贵族项梁率领项氏一族及吴中子弟八千人起兵反秦,同年,项梁听从居巢人范增“迎故楚之后以为天下义军之倡议,团结诸侯以灭强秦”的建议。求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怀王,封陈婴为楚上柱国、项伯为楚左尹、自号为武信君,统领全楚兵马。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楚怀王

至此,刚刚起兵的项梁夺得了天下的大义,借着楚怀王这杆大旗呼朋引伴迅速壮大,而在这一过程中,项氏虽名为新楚之旧臣,实为新楚首领,内有项伯为左尹以控制政令,外有项梁为武信君以掌管军马,楚怀王熊心不过是实实在在的傀儡罢了 。

仗着“天下苦秦久矣,人心想望故楚”的社会情况,骁勇善战且精擅权谋的项梁在反秦路上所向披靡,一跃成为天下义军之首。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正在项梁睥睨天下、顾盼自雄的时候,在章邯率领之下的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杀了志骄意满的项梁。不仅形势大好的亡秦形势为之一挫,也使羽翼渐丰的项氏宗族陷入到随时都可能身死族灭的政治危机之中。因为身为傀儡的楚怀王在一众旧楚遗臣的支持下也将借着项梁之死发起“反制项氏,重夺君权”的行动。

楚汉争雄

二:楚怀王的韬略,项氏将何去何从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公元前208年,项梁战死定陶,项羽、刘邦遂去陈留而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驻军彭城东,项羽驻军彭城西,沛公驻军于砀郡。于此同时楚怀王也因为恐惧而迁都彭城,一举削夺项羽、吕臣的军队为己所用。由此可见,此时的项羽不过是一方面之将而已,既尚不能独当一面,亦在军中无绝对之威势。随后,楚怀王以吕臣为司徒(掌管兵马之人),其父吕青为令尹(楚之丞相号令尹),以沛公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在这一整个有封有赏的过程中,却始终不曾出现有再造大楚之功的项氏,究其原因不正足以说明楚怀王对项氏芥蒂甚深么?

项梁

吕臣原为陈胜旧部,是在为陈胜报仇雪恨之后带着部队投靠项梁的,其军事实力之强悍完全不在项梁之下,如今项梁刚死,楚怀王就许以“司徒”“令尹”之职,不正是为了拉拢吕臣么?再说刘邦,早期也是隶属于项梁,与项羽是好基友好搭档,如今骤然被封为武安侯统砀郡兵,究其原因也是为了分化项氏,毕竟,刘邦也是拥有独立领军权的将领并不是想剥夺就能被剥夺的。至于项氏,领袖项梁已死,军中诸项皆不过是项梁之子侄辈,尚无人具备项梁之威势,而项伯更是当初项梁安插在朝廷之上起牵制作用的角色,对军队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此,只要剥夺了项羽的军权,也就意味着将项氏完全架空指日可待了。

熊心

试看楚怀王这一系列行云流水的组合拳,我们很难想象他到底是“真恐”,还是故意营造“恐惧”的假象来施行“反制”的权谋。如此人物,若非有项羽这一异数的存在,只怕项氏早已灰飞烟灭了。而在之后的救赵行动中,为了稳定项氏旧部的军心,心机深沉且权谋老练的楚怀王在与宋义商议良久之后,给了项羽一个鲁公的虚爵,和次将的虚职,堂而皇之的将实权派的项氏边缘化了。为了更好地施行这一计划,楚怀王甚至还将范增封为末将,一方面酬答其建议项梁拥戴自己的功勋,另一方面则希望借这一举动对项氏集团进行更深层次的割裂,至于效果如何,我想在项羽中刘邦反间计而疑心范增时就可以看出,项羽心中对范增始终还是心存芥蒂的。与此同时,原为左尹(副丞相)的项伯也被楚怀王以救赵的借口赶出朝廷送到宋义的军中,打算找个合适的机会一举戕戮之。

项羽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面对怀王堂堂正正的阳谋,诸项虽然心知肚明,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以口舌之呶呶来发泄内心的不忿与怒火,在焦虑彷徨之中等待命运屠刀的降临。

三:项氏的裂痕,这个家到底该由谁做主?

中国是个极其讲究资历与辈分的国家,对于贵族传统根深蒂固的项氏而言则更是如此。在项梁骤然战亡且尚未指定族长继承人的情况下。身为族弟的项伯显然是最为名正言顺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命运的吊轨之处亦正在此,出身军爵世家的项伯却是一个搞政治的高手,军事指挥恰非其所能,所谓“乱世争于霸力”。在这样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项伯的尴尬使得他即便知道楚怀王的图谋也只能徒然感叹坐以待毙。

历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他充满了不可知的变数。就在诸项一筹莫展之际,天生重瞳且力能扛鼎的项羽竟做出了揭天掀地的举动,假借早上拜见上将军的机会,以雷霆手段刺杀了卿子冠军,并十分机智的捏造了“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的借口。一举震慑三军,迫使原本首鼠两端的军队和范增不得不承认项羽的合法地位。

宋义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面对项氏家族的反抗,鞭长莫及的楚怀王在闻知消息之后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既定的事实,顺水推舟的任命项羽为上将军节制三军之众。或许,一直到现在,楚怀王也不认为粗暴莽撞的项羽真有节制三军北上救赵的能力。所以,这一阶段的楚怀王还是很淡定且大度的。

但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可笑,就在楚怀王大度的任命项羽为三军之帅时,身为长辈的项伯却有了不同的想法。因为在他心中,在项梁意外阵亡之后,做为族中唯一的长辈,这族长一职自然该由他项伯担任,但这本该顺理成章的事情,却因为项羽的暴力破局而产生了不可饶恕的偏差,作为子侄辈的项羽竟阴差阳错的成了项氏最年轻的族长,资历最老且经验丰富的项伯则被无情的抛掷在一边。

于是,在诸项艰难破局之后,在看起来似乎一切都有好转之时,项氏家族内部却出现了无可弥缝的裂痕,即以项羽为首的项氏家族正房的年青一脉以及以项伯为首的项氏家族旁支一脉之间的矛盾,而在之后的楚汉之争中,这一矛盾不仅一直存在而且在一些至关重要的细节中甚至直接影响了楚汉相争的最终结果。

四:项伯的报复,五次襄助刘邦

仇恨和嫉妒不仅可以令人丧失理智,甚至可以教人变得疯狂,这一点在项伯身上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公元前206年,刘邦陷没关中,遣将守关以绝义军入关之路,得知消息的项羽异常愤怒,与范增定计翌日将攻杀刘邦。闻之消息的项伯因为张良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缘故前往刘邦营地邀请张良逃亡。一心为主的张良却顺势将项伯介绍给刘邦。刘项二人遂因此而结成同盟并约为儿女亲家。于是,项伯在内奸之路上越走越远。

第一次:《鸿门宴》前夕通风报信并且为刘邦出谋划策,既打乱了项羽的计划,又获得了项羽不杀刘邦的许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第二次:《鸿门宴》上,范增与项庄定计,以宴上舞剑助乐为名伺机刺杀刘邦,项伯既知此,亦轻身拔剑与项庄对舞,以身翼蔽刘邦,终于护得刘邦周全。

范增起,出召项庄……庄则入为寿。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第三次:项羽分封诸王,项伯为刘邦请汉中地,为他日刘邦兵出三秦争衡天下奠定基础。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1>,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第四次:九江王英布阴降汉,项羽使项伯收九江兵,伯遂尽杀英布妻子儿女,使英布与楚成不共戴天之死仇,由此益坚布击楚之心(且说英布原为刑徒,方寸只图荣华利禄而已,是反侧再三而不以为羞耻之徒,现在项伯尽戮其妻儿,是断其复为楚臣之心也)。

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布使者颇得故人幸臣,将众数千人归汉。汉益分布兵而与俱北,收兵至城皋。四年七月,立布为淮南王,与击项籍。

第五次:在楚汉相持不下之际,愤怒已极之项羽欲烹杀刘邦的父亲,项伯以“天下事未可知”的理由救下刘太公。话说,楚汉已为死仇,是不死不休的结局,杀之何来益祸之说?项伯的话语归根结底不过是依仗项羽对自己的尊崇与信赖,肆无忌惮地卖亲叛国以求个人私利罢了。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如果说项伯第一次夜驰之沛公军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尚且情有可原的话,之后四次的举动大抵都只能以叛徒、内奸来概括了。他思考问题和行事的角度完全是按照怎么不利项羽怎么来的基本原则进行的。而项羽却次次听从业只能说是他本人身上还残留着深刻的贵族行事风格。

自刎乌江

五:项王死,项伯降,堂堂西楚灰飞烟灭

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的项羽自刎乌江,项氏枝属尽降刘邦,项伯以功大被封为射阳侯,赐姓刘。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所谓诸项氏枝属,意思就是项氏的旁支子弟,换言之,项羽一系的正房子弟在楚汉相争这五年间大抵已经死伤殆尽了,存留下来的也就只有以项伯为首的项氏旁系。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从项伯的所作所为,再到他的所得所获,谁又能否认他是叛徒的事实呢?而追根其所以要做叛徒的原因,大抵无过于项羽以子侄辈号令全族致使他与族长之位失之交臂。诚然,也不乏存在他有先见之明,预料项羽必败,出于保全项氏的心思才选择与刘邦合作的可能。当然,我是不信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